[虧也是一種溝通]
這幾天剛好在看林立青《做工的人》,
裡面有個段落很吸引我。
因為做監工的緣故,
林立青常要跟工人往來應對。
有時工人做不好、或是做錯,
作為監工必須指正及要求。
有些人擔心叫不動,
所以選擇疾言厲色的開罵,
但卻容易造成更大的衝突。
林立青發現,有時「用虧的」反而效果更好。
比方有時工人做錯,
他會笑著跟他們說:
「都是師傅了,還考我有沒有來監工喔!」
工人笑罵:「三八喔!馬上改。」
「虧」是一種彼此搏感情的表現,
它比嘲諷還溫柔,比直說更詼諧。
有時虧一下反而能拉近彼此的距離,
並藉此偷渡你希望對方改進的期待。
我有時也會用在班上,
比方班上桌椅排距不齊,
有些近若比鄰,有些遠如天涯,
但大家好像也就這麼過了。
我會虧他們一下:
「你們不覺得我們住在兩個世界嗎?」
大家抬起頭,浮現黑人問號臉。
我繼續解釋:
「這一頭住孟加拉(人口密度高),
那一頭住蒙古(人口密度低)。
喂!趕快回台灣好嗎?」
孩子們互轉頭看看,
發現好像真的這麼回事,哈哈大笑,
於是就把桌椅調回正常時區了。
是啊!有時候生活太嚴謹了。
偶爾互虧一下其實還不錯。